台北童顏針 張景為專欄-「忍」令反台撞反中?
2016-07-26 22:46
乍聞因為被大陸方面指為「台獨」立場明顯,而竟遭電影換角的戴立忍事件,很容易讓人連想到今年初的周子瑜事件,不禁眉頭一皺:「唉,怎麼又來了」?可是進一步思索後,便覺此事的立即性衝擊或許不及投票前夕的周事件,但中長期效應可能更嚴重,也更值得深思釐清。戴事件發生以後,台灣各界普遍表達遺憾不捨,乃至嘲諷抨擊陸方,而且,顯然在藝能界已經產生了寒蟬效應。但這兩個藝人同因政治立場遭質疑而受損害的事件,最大的不同是,周子瑜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少女,卻被黃安莫名其妙地扯成台獨,而她在鏡頭前被迫念稿、泫然欲泣的模樣,更是惹人憐愛,震撼效果加倍;因此,這件事的是非曲直已無庸多說,大家、包括陸方民間都會覺得怎麼可以這樣欺負一個小孩子!可是戴立忍就不同了,他是一位能夠獨立思考的成年人,而且長期關注且參與公共事務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,所謂事出必有因,陸方對他的指控與「制裁」就得好好釐清一下了。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說穿了,戴導過去參與反核、反大埔、挺太陽花、挺香港占中等運動,均曾被大量報導過,但這樣是不是就是「台獨」?恐怕真的不能也不應畫上等號!就像學者葉毓蘭說的,「這在已解嚴29年的台灣,根本不是問題,他的政治信仰與言論自由,在台灣絕對會受到尊重保障,但是請記住:只是在台灣」!坦白說,以戴立忍參與的社會抗爭和表達過的言論,即使在崇尚、尊重言論自由的台灣,也會有人產生某些聯想或異議,更何況是大陸方面資訊受限、相對箝制的解讀。於是,我們或許可以稍稍理解這次戴事件的幽微奧妙之處,但以下的兩個問題就跟著來了︰一、如果在國民黨執政的馬英九時期,和現在民進黨執政的蔡英文時代,戴事件會不會因為兩岸氛圍的不同,而有不同標準的寬緊處理?為什麼?二、因為戴事件,是否意謂所謂台獨的定義從此被放大了?而且凡到大陸做生意、從事演藝表演的人士以後都必須在統獨立場上明確表態?戴立忍所發表的3000字聲明說,「我從來不是台獨分子,也從未倡議台獨」、「從小我被教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,自幼父親描述大陸山川壯麗景況深深影響我」,這些表白到底是真心的?還是被迫的?很遺憾的是,這些話即使是真心誠意的,恐怕也會被打成是被迫表態。這就牽涉到陸方如此強烈的區分敵我,到底是否有效或適得其反?事實上,這半世紀以來,台灣從體制、文明之爭的反共,淪喪成如今非理性、被政治操弄的反中惡鬥;相對地,大陸也因經濟騰飛、社會力量崛起,逐漸從原本單向的尚統反獨,演變成如今的反台情緒,而且反中、反台這兩股民粹逆流正相互刺激、鼓譟激盪!弔詭的是,台灣動輒喜歡訴諸我們的民意如何,卻忽視大陸也有其民意壓力,總以為大陸的街頭示威和網路口水戰,並非真正的民意,不過是統治者操縱的工具,這真是自大狂妄到不知今夕何夕。陸方處理戴案,似以嚇阻懲治代替溝通化解,或許有其不得不然的為難,而且這到底是大陸的官意、網意或商意,也尚未得知;但如何在理性溝通、善意互動的基礎上平等交融,不讓反中與反台情緒繼續發酵,避免激進分子從中搗亂,相信對兩岸政府、戴導、對所有兩岸具備公眾影響力的藝人,都是上了一課。(中國時報)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台北童顏針 });
}
高雄網站製作
台北杏仁酸換膚4071DF607C9A29E0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說穿了,戴導過去參與反核、反大埔、挺太陽花、挺香港占中等運動,均曾被大量報導過,但這樣是不是就是「台獨」?恐怕真的不能也不應畫上等號!就像學者葉毓蘭說的,「這在已解嚴29年的台灣,根本不是問題,他的政治信仰與言論自由,在台灣絕對會受到尊重保障,但是請記住:只是在台灣」!坦白說,以戴立忍參與的社會抗爭和表達過的言論,即使在崇尚、尊重言論自由的台灣,也會有人產生某些聯想或異議,更何況是大陸方面資訊受限、相對箝制的解讀。於是,我們或許可以稍稍理解這次戴事件的幽微奧妙之處,但以下的兩個問題就跟著來了︰一、如果在國民黨執政的馬英九時期,和現在民進黨執政的蔡英文時代,戴事件會不會因為兩岸氛圍的不同,而有不同標準的寬緊處理?為什麼?二、因為戴事件,是否意謂所謂台獨的定義從此被放大了?而且凡到大陸做生意、從事演藝表演的人士以後都必須在統獨立場上明確表態?戴立忍所發表的3000字聲明說,「我從來不是台獨分子,也從未倡議台獨」、「從小我被教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,自幼父親描述大陸山川壯麗景況深深影響我」,這些表白到底是真心的?還是被迫的?很遺憾的是,這些話即使是真心誠意的,恐怕也會被打成是被迫表態。這就牽涉到陸方如此強烈的區分敵我,到底是否有效或適得其反?事實上,這半世紀以來,台灣從體制、文明之爭的反共,淪喪成如今非理性、被政治操弄的反中惡鬥;相對地,大陸也因經濟騰飛、社會力量崛起,逐漸從原本單向的尚統反獨,演變成如今的反台情緒,而且反中、反台這兩股民粹逆流正相互刺激、鼓譟激盪!弔詭的是,台灣動輒喜歡訴諸我們的民意如何,卻忽視大陸也有其民意壓力,總以為大陸的街頭示威和網路口水戰,並非真正的民意,不過是統治者操縱的工具,這真是自大狂妄到不知今夕何夕。陸方處理戴案,似以嚇阻懲治代替溝通化解,或許有其不得不然的為難,而且這到底是大陸的官意、網意或商意,也尚未得知;但如何在理性溝通、善意互動的基礎上平等交融,不讓反中與反台情緒繼續發酵,避免激進分子從中搗亂,相信對兩岸政府、戴導、對所有兩岸具備公眾影響力的藝人,都是上了一課。(中國時報)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台北童顏針 });
}
高雄網站製作
台北杏仁酸換膚4071DF607C9A29E0